安全股票配资门户
你的位置: 正规股票配资官网_股票配资炒股_安全股票配资门户 > 安全股票配资门户 >
郭崇韬被杀以后,任圜也扫平了盗寇回到成都。李继岌委任他代理蜀中军政,并派马彦珪先返回洛阳靠得住的配资平台,向朝廷报告四川的情况。
李存勖得知郭崇韬被杀之后,对刘皇后私发教令,李继岌擅杀大臣的事情,不但没有丝毫怪罪之意,反而还下诏公布郭崇韬的罪状,下令杀死了郭崇韬另外三个儿子,查抄了他的全部家产。并再次下诏,
命李继岌迅速班师回朝,命王衍举族迁到洛阳,他在诏书中还对王衍信誓旦旦地说:
“朕会封你为王,不会乘人之危,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王衍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反正国家已经亡了,到了洛阳,还不失为万户侯,高兴地将这件事告诉母亲和妻妾,并转告李继炭,说他愿意跟随唐军到洛阳去。
李存勖之所以要将王衍迁到洛阳来,其实是对他不放心。王家在蜀中经营了两代人,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将他留在蜀中,谁也不能保证他不会死灰复燃。
展开剩余94%最安全的办法,就是让他离开四川,彻底地绝了后患。
宋朝的赵匡胤,每灭掉一个小国(五代十国中的北汉、南唐等几个小国,都是在赵匡胤手上灭掉的),都命亡国之君离开故土,迁到京城居住,给他们高官(名义的),再给他们厚禄(实在的),实际上就是将他们供养起来。
大概是学了李存勖这一招。
李继岌正要动身东归,孟知祥到了成都,他留下部将李仁罕、潘仁嗣、赵廷隐、张业、李延厚等人辅佐孟知祥镇守成都。自己率大军,押着王衍及其家属,起程回洛阳。
一路走走停停,碰到山清水秀、风景好的地方,免不了要停下来游玩一番。
朝廷的文武百官听说郭崇韬谋反被诛,议论纷纷,有的惊骇,有的怀疑,有的惋惜。李存勖派宦官偷偷查探百官有什么反应。
保大节度使睦王李存乂是李存勖的五弟,也是郭崇韬的女婿。宦官们想清除郭崇韬的同党,以绝后患,便向李存勖进谗言,说李存乂听说郭崇韬被杀,捋起衣袖骂娘,痛哭流涕,为郭崇韬鸣冤。
李存勖听罢大怒,发兵包围了睦王府,杀了李存乂的全家。
仅凭宦员一句话,李存勖就杀了自己的亲弟弟。
看来,李存勖除了宦官,就没有相信的人了。
李存勖最得宠的伶人景进又在李存勖面前进谗言,说河中有人来举报,李继麟和郭崇韬阴谋反叛,郭崇韬死了之后,他又和李存乂勾结在一起,企图谋反,建议除掉这个人。
李继麟就是朱友谦,景进曾向他索要钱财遭到拒绝。后唐大军讨伐蜀国时,李继麟曾派儿子李令德随军出征。
景进和宦官索贿不成,不断地在李存勖的面前说李继麟的坏话。
李继麟惧怕谗言,亲自进京向李存勖表明心迹。李存勖信了谗言,听不进他的解释,虽然当时没有把他怎么样,但心里对他已经是很不满了。
李存勖听了景进的谗言,下诏调李继麟为义成节度使,将他骗到洛阳。当天夜晚,派蕃汉马步使朱守殷率兵包围了李继麟的馆舍,将他逐出徽安门外,然后杀了他。恢复他原来的姓名朱友谦。
朱友谦有两个儿子,朱令德为武信节度使,朱令锡为忠武节度使。李存勖下诏:
命魏王李继岌杀掉朱令德,命郑州刺史王思同在许州杀掉朱令锡,命河阳节度使李绍奇在河中杀掉他的其他家人。
李绍奇来到朱友谦的家,朱友谦的妻子张氏带全家二百余口来见他,张氏镇静地对李绍奇说:“朱氏宗族该死,但希望不要错杀无辜。”
张氏把家里的一百多名奴仆分出来,带领一百多口族人毅然走上刑场。
临刑前,拿出李存勖颁赐给朱友谦世代可享受特殊待遇的丹书铁券给李绍奇看,说道:
“这是皇上去年赏赐的,我一个妇道人家不识字,不知道这上面写的是什么,麻烦你看看,好吗?”
李绍奇能怎么样?丹书铁券是李存勖发的,诏令也是李存勖下的,他除了执行,还是执行。
朱友谦的旧将史武等七人,当时都是刺史官,都作为同族被杀掉了。李继岌这时候还没有走出蜀境,接诏后依诏行事,命董璋杀了朱令德。
李绍琛率领的后军,同李继炭的大部队相隔三十里的路程,听说朱令德被杀,愤怒地对众将说:“
国家南取大梁,西定巴蜀,都是郭崇韬的计谋,我们这些人浴血奋战,要说到去逆效顺,与国家协力破梁,朱友谦是第一功臣。现在,朱友谦、郭崇韬两人有功无过,却被灭族,回到朝廷后,就轮到我们这些人了。”
说罢,仰天长啸,大叫冤枉。
李绍琛的部下,大部分都是河中兵,河中将焦武等人曾跟随朱友谦,后来才拨归到李绍琛手下,他们听了李绍琛的话,纷纷叫嚷道:“朱友谦有什么罪?竟然遭灭门之祸,我们回去后,一定也会遭到诛杀,为什么还要东行去送死呢?”
大家簇拥着李绍琛,勒转马头,往回走。
李绍琛回师四川后,自称西川节度使,并向成都发檄文,
说他已经奉诏,代替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并诏告蜀中百姓,三天之内,就聚集了五万余众。
李继岌听说后军发生兵变,立即命任圜为副招讨使,携同董璋率兵数万,追击李绍琛。
李绍琛走到汉州,见后有追兵,连忙回军应战,激战半日,未分胜负。正在酣战之时,忽见后面队伍大乱,一彪人马杀过来,冲乱了李绍琛的阵脚。
李绍琛的部队突然腹背受敌,顿时溃不成军,李绍琛拼命杀出重围,向绵竹方向逃走,随行只有十余骑。
唐军乘胜追击,再次包围了李绍琛,任凭李绍琛有三头六臂、勇武绝伦,也只能束手就擒。
这支从天而降的部队,正是新任西川节度使孟知祥的。
原来,孟知祥得到李绍琛的檄文后,预料他会进取成都,于是先行出兵,在半道拦截李绍琛。行军途中,正碰上李绍琛和任圜两军酣战,趁机杀了上来,一战而擒。
孟知祥等人到了汉州,犒劳军士,同任圜、董璋大摆宴席。孟知祥命人将李绍琛的囚车带到座前,亲自倒一碗酒递给他,对他说:“你已经立了大功,富贵指日可待,为何要自寻死路呢?”
李绍琛回答说:
“郭崇韬是当今第一功臣,率兵平定了西蜀,结果却落得如此下场,因此不敢回去,今天你杀了我,明天,恐怕就有人要杀你了。”
孟知祥虽然心有所动,但当着众人之面,也不敢有什么表示,只好让任圜将李绍琛等人押回洛阳。
任圜押着李绍琛走到凤翔,宦官向延嗣前来传达圣旨,命当场处死李绍琛,恢复他原来的姓名康延孝。
朱友谦与康延孝二人最先叛梁投唐,至此先后被杀,这就是卖国求荣者的下场。
李继岌因为有了李绍琛的前车之鉴,担心王衍在路途逃跑,特命李从曮带领凤翔军与李严一同护送王衍去洛阳。
李从曮等押解王衍一族以及蜀臣眷属三千余人,走到长安的时候,接到李存勖的敕书,禁止他们进入洛阳,命将王衍留在西京严加看管。
李存勖之所以突然改变主意,是因为魏州发生叛乱,他担心王衍去洛阳会出乱子。
魏博指挥使杨仁晸曾率兵镇守瓦桥关,一年之后换防,仍回魏州。走到贝州的时候,李存勖认为魏州空虚,怕他的部队回去闹事,下令让他们驻守在贝州。
当时,人们还不知道郭崇韬的死亡真相。民间传讹,说郭崇韬杀了李继岌,自己在蜀中称王,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还有人说,李继岌被杀,皇后归咎于李存勖,已经把李存勖杀死了。
魏州留守兴唐尹王正言年老怕事,急召监军史彦琼商议。
史彦琼因为巴结伶人而得宠,在魏州非常专横,目中无人。他同王正言商量了一天,使得人心惶惶,谣言传播得更加厉害。
杨仁晸的部将皇甫晖见人心不稳,召集一帮党徒劫持了杨仁晸,他对杨仁晸说:“主上能拥有天下,都是我们魏博军打出来的。魏博军人不离甲,马不离鞍,征战十多年。现在的天子不念旧日功劳,却只是胡乱猜忌。如今皇后弑君,京城已经大乱,将士们愿意同你一起回去。如果朝廷来讨伐我们,以我们魏博军的实力,完全可以拒敌。说不定还可以得到一笔意外的财富。”
“混账!”杨仁晸大声呵斥。
皇甫晖大声说道:“你如果不答应,大祸就在眼前。”
“你想怎么样?”
皇甫晖并不答话,指挥徒众当场将杨仁晸乱刀砍死。
皇甫晖想挟持一名小校为帅,那名小校也不答应,皇甫晖又杀了那名小校。
效节指挥使赵在礼得知皇甫晖叛乱的消息,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好,爬墙就逃。
皇甫晖追上去,拉住赵在礼的脚,硬生生地将他从墙上拽下来,并将两颗血淋淋的人头丢在他的脚下,要他领着众人对抗朝廷。
皇甫晖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不答应,地上的人头就是下场。
赵在礼害怕丢了性命,勉强同意了。皇甫晖等人推举赵在礼为元帅,在贝州大肆抢劫。第二天,保护赵在礼向南奔逃,经过临清、永济、馆陶,一路烧杀抢掠,洗劫一空。
警报传到魏州,都巡检使孙铎急忙去见史彦琼,请求他率兵登城防御。史彦琼怀疑孙铎等有异心,借口说乱军还没有到,拒绝派兵。
谁知到了黄昏,乱军已经到了城下,并开始攻打北门。守卫北门的是史彦琼的部属,他们听到乱军的呼叫声,吓得四散而逃。史彦琼也单骑独马逃往洛阳去了。
孙铎等人抵挡不住,只得弃城而逃。
赵在礼占领了宫城,命皇甫晖、赵进为马步都指挥使,纵兵大肆烧杀抢掠。
直到此时,王正言才知道城池已经被乱军攻破,想召官员来问个明白,叫了半天,竟然没人应声。家人告诉他,贼兵已经进城,正在烧杀抢掠,官员都跑光了,就是喊破嗓子,也不会有人答应。
“有这等事吗?”王正言大惊失色,立即命家人备马,家人找了一大圈,连马毛也没有找到一根。无奈之下,只得徒步前去拜见赵在礼,请求恕罪。
赵在礼说士兵们都想回家,他也是不得已才这样做,并叫他放心,不会为难他。
王正言哭着请求回到乡下去,求赵在礼放他一条生路。赵在礼倒没有为难他,让人送他出城。
王正言是魏州留后,他走之后,皇甫晖等人推举赵在礼为魏州留后。赵在礼居然以魏州的领导人自居,出榜安民。他听说北京留守张宪的族人都留住魏州,立即派人前去慰问,并给张宪写信,引诱他加入自己的队伍。
张宪收信后,连信封都没有拆,派人将信送给了李存勖。
李存勖正想派兵去围剿叛军,正好史彦琼逃回洛阳。李存勖让他推荐大将的人选。
史彦琼推荐枢密使李绍宏。李绍宏再次请求起用李绍钦。李存勖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让他制订作战计划,上报后执行。
李绍钦呈报的计划中,起用的都是后梁旧将,这引起了李存勖的怀疑。正在犹豫之际,刘皇后却说:“区区小事,不必动用大将,派李绍荣去办就可以了。”
兵变是天大的事,刘皇后竟然说是区区小事,李存勖居然也真的当成小事处理,让李绍荣率三千兵马赴魏州平叛,并命史彦琼为监军随行。
李绍荣率兵马到了魏州南门,先派人进城传达朝廷的旨意。
赵在礼站在城楼上冲着城下说:“将士们想念家人,都想回去,请代奏皇上,如果能免死罪,我们一定改过自新。”
监军史彦琼指着城上破口大骂:“该死的叛贼,破城之日,将你们碎尸万段。”
“如此说来,皇上招抚就是假的了。”皇甫晖愤然撕毁了诏书,命令将士们坚守城池。
李绍荣见乱贼不肯投降,下令攻城,初战失利,退到澶州,召集兵马,准备再行进攻。
李存勖接到消息,正要御驾亲征,突然又后院起火。先是从马直军王温杀死上司,虽然当天就平息了,李存勖却惊出一身冷汗。
从马直就是李存勖的亲兵,连亲兵都起来造反,李存勖怎么敢放心出征呢?
接着,邢州兵赵太等人又勾结四百多人,杀死了上司,占据了城池,自己给自己封了个官:邢州留后;沧州接着又发生暴乱,小校王景戡虽然平定了暴乱,却不肯听命于朝廷,也在那里以沧州留后自称。
李存勖非常着急,派东北面招讨副使李绍真前去讨伐赵太,又派人前去招安王景戡,唯独魏州久攻不下,自己又没有精力御驾亲征,宰相等人见李绍荣拿不下魏州,都推荐李嗣源为元帅,代替李绍荣。
李存勖已经不信任李嗣源,如果不是宣徽使李绍宏暗中周旋,说不定早就将李嗣源收拾了,他曾密令朱守殷暗中监视李嗣源。朱守殷同李嗣源私交甚深,他提醒李嗣源:“你功高震主,应该早作打算,一旦大祸临头,就来不及了。”
李嗣源问心无愧,坦然地说:“我心诚不负天地,是福是祸,只能听天由命了。”
魏州兵变的时候,李嗣源还在洛阳。大臣们因李绍荣无能,奏请让李嗣源为帅,去接替李绍荣。
李存勖不想让李嗣源带兵,借口说他偏爱李嗣源,想留他做宿卫,不便派他去。
李绍宏在一旁又是极力请求。
忠武节度使张全义也说,河朔的事多,时间长了,就会酿成大患,指望李绍荣是靠不住的,只有李嗣源才能收拾那个烂摊子。
李存勖的手中确实无牌可打了,无奈之下,只好命李嗣源率领侍卫军前往魏州平乱。
李存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是不该派备受猜疑的李嗣源为平叛领袖;二是不该让已经背叛过自己的从马直、也就是亲兵跟着李嗣源走。
从马直的指挥使叫郭从谦,原来也是一个唱戏的,由于军功而升职。
他很尊重郭崇韬,称郭崇韬叔父,郭从谦又是睦王李存乂的养子。
郭崇韬和李存又先后被李存勖冤杀,郭从谦愤愤不平,私下结交从马直军校,准备为他们报仇。
从马直在洛阳由于饥寒交迫,一部分人想发动兵变,王温杀死上司,就是郭从谦幕后操纵。
李存勖和郭从谦闲聊时,曾开玩笑说,从马直造反,是你教唆的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郭从谦以为李存勖有所察觉,心里非常不安。
因此,当从马直随李嗣源出征时,他暗中对士兵们说,李存勖连亲军都不信任了,平定魏博兵变后,回头就要收拾你们。
谣言传出,人人自危,兵变一触即发。
李存勖让从马直军随李嗣源出征,等于放他们一条生路,将自己送上绝路。李嗣源遭挟持
李嗣源接到命令后,立即率兵出发,到了魏州西南,恰好李绍真荡平邢州,擒住赵太等叛逆,赶到魏州来会师。
李嗣源与李绍真相见后,命他将赵太等人推出斩首示众,命部队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攻打魏州。
这天夜里,从马直军士兵张破败聚众作乱,杀都将,烧营寨,第二天早晨,直逼中军帐。
李嗣源率亲兵出营,冲着叛军呵斥道:“你们想干什么?”
乱众嚷嚷说:“将士们跟随皇上十多年,历经百战而夺取天下。现在,皇上忘恩负义,欺凌士卒,驻守在贝州的士卒只是想回家,皇上不能饶恕他们,还说“攻下城以后,要把魏博军全部坑杀'。亲兵少数士卒喧闹,便想杀掉所有的亲兵。
我们本不想叛乱,但为情势所迫,不得不死里求生。我们决定与城中合兵一处,击退各路军队,请主上在河南称帝,你在河北称帝。”
李嗣源大惊失色,哭着劝导,众人始终不听。只好无奈地说:“你们不听我的话,那就随你们吧!我自己回京师。”
乱兵拔出刀剑,把李嗣源团团围住,威胁道:“我们这些人都是虎狼之辈,不知道什么尊卑,你要想离开,没那么容易。”
李嗣源还想挣扎,李绍真却暗中示意他顺从。叛军簇拥着李嗣源和李绍真,越过城壕,走向魏州城。
城中的将士突然反悔,皇甫晖率军出城,杀死了张破败。叛军顿时溃散,只剩下李嗣源和李绍真两人,进退无路。
赵在礼出城迎接李嗣源,说将士们对不起你,我愿意听你的命令。
李嗣源假意对赵在礼说:“要做大事,必须借助兵力,现在城外的士卒被打散后无处可归,让我出城召集各军,才好举事。”
赵在礼随口赞同。
李嗣源和李绍真立即出城,寄宿在魏县,召集打散的人马。
李嗣源被乱兵逼迫的时候,李绍荣有一万士卒驻扎在魏州城南,李嗣源派遣牙将高行周等七人秘密联络李绍荣,约他一起消灭乱兵。李绍荣怀疑有诈,拒不响应,率兵离开了。
李嗣源在魏县时,士卒不到一百人,又没有武器。李绍真率领的镇州兵有五千人,一起归附了李嗣源。
李嗣源哭着对众将说:“明天我就回藩镇去,上奏皇上请求治罪,听从皇上裁决。”
李绍真和中门使安重诲认为不妥,他们说李嗣源是元帅,不幸被乱兵劫持而已。李绍荣不战而退,回朝后一定会反咬一口,说李嗣源是叛贼。如果回到藩镇,那就是占据地盘来胁迫君主,正好证实了李绍荣的谎言。因此,他们建议李嗣源日夜兼程赶回洛阳,当面向天子说明情况。
李嗣源于是从魏州出发,向南直奔相州,遇到马坊使康福,得到几千匹马,这才使部队初具规模。
李绍荣退到卫州,果然上表朝廷,说李嗣源同叛军勾结,阴谋作乱。李嗣源非常害怕,连续上表申辩,却不见朝廷有什么答复,这让他更是惊慌。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来到了魏州。这个人的到来,改变了李嗣源的命运,让他从一个被猜疑、忐忑不安的大将,转而成为名传千古的一代帝王。
这个人就是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
石敬瑭是沙陀族人。
父亲名叫臬捩鸡。臬捩鸡曾跟随李克用转战南北,多次立下战功,官至洺州刺史。臬捩鸡死后,他的儿子石敬瑭跟随李嗣源从军。
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沉默寡言,喜欢读兵书,特别崇拜李牧、周亚夫这样的勇将,打仗勇猛过人,所向无敌,被任命为左仆射使。他曾数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之中,从而得到器重,逐渐成为李嗣源的心腹。
石敬瑭来到魏州,见到李嗣源就问:“为什么还不快想办法,难道要束手就擒吗?”
“你说该怎么办?”李嗣源心中恐慌,似乎没了主意,不知道该如何应付眼前的局势。
“天下之事,成功来自果断,失败源于犹豫。”石敬瑭问道,“古往今来,有哪一位大将因为被叛军挟持,后来能安然无恙?”
李嗣源摇摇头,表示同意石敬瑭的看法,两眼看着他,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石敬瑭献计说:“汴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我愿意带领三百名士兵占据那里,作为我们的根据地,这样才能安全!”
突骑都指挥使康义诚也劝李嗣源,说如今皇帝昏庸无道,军民怨恨,如果听从大家的建议,就有活路;如果想保守操节,必死无疑。
李嗣源想了很久,觉得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于是命令安重诲发布命令,召集人马,准备夺取汴州。
历史给李嗣源开了一个大玩笑,
他本是奉李存勖之命靠得住的配资平台,率兵平定魏州之乱,到头来,这个平叛者,竟然在叛乱者的挟持下,成了叛军领袖。
发布于:天津市
下一篇:没有了